我国主要植物油料及油脂生产与需求分析
天星粮机20年专注粮油机械研发生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知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技术知识
我国主要植物油料及油脂生产与需求分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为满足国内油脂市场需求,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促进和确保植物油料稳步持续增长。1995年以来,我国植物油料产量总体上保持稳定持续增长,但仍难以跟上快速增长消费需求速度。为此,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每年需进口大量植物油料和植物油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据统计,我国2014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3 167.4万t,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为23.2 kg,但自给率仍不足40%[1-2]。为更好了解我国当前植物油料与食用油生产及需求状况,进一步提升植物油料生产水平,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及合理进口油料与食用油,本文就1995—2015年以来,我国主要植物油料产量、播种面积及种植结构、单产水平、植物油料与油脂进口数量及各类油料所占比例等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1 主要植物油料生产与需求分析

  1.1 主要植物油料产量情况

  植物油料总产量自1995—2012年表现持续增长,增幅达35.93%,2005年后基本稳定在6 000万t左右。大豆产量自1995—2005年持续增长,增幅达21.11%,此后产量逐步减少,至2013—2014年维持在1 200 万t左右。花生、油菜籽及棉籽等除少数年份外,其产量总体上呈波动增长,3种油料最高产量(2013年、2014年、2012年)分别较1995年增幅65.82%、51.09%和43.38%,2011年起花生、棉籽产量分别稳定在1 600万 t和1 100万t以上,2012年起油菜籽产量稳定在1 400万t以上。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产量也表现出波动稳步增长,2010年后分别稳定在230、60万t和35万t以上。油茶籽产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4年达202.3万t,分别较2010年、1995年增加85.26%、224.72%。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5年我国棉籽、大豆和油菜籽产量有所下滑,分别为1 008.6、1 100.0万t和1 430.0万t,花生产量则有小幅增长。

  1995—2014年,主要植物油料产量主要由花生、油菜籽、大豆及棉籽组成,4种植物油料占总产量90.3%~93.1%,平均占比分别为26.2%、22.6%、24.7%和18.3%。此外,植物油料中还含有少量葵花籽、芝麻、胡麻籽和油茶籽,平均占比分别为3.7%、1.1%、0.6%和2.2%。根据预测分析,2015年我国棉籽和大豆所占植物油料比例有所降低,而花生占比有所增加。由此表明,花生、油菜籽、大豆及棉籽等主要植物油料稳产、高产是确保植物油料安全供应的重要因素。此外,需进一步挖掘葵花籽、芝麻、胡麻籽及油茶籽的争产潜力,确保产量稳步提升。

  1.2 主要植物油料播种面积与种植结构

  主要植物油料播种总面积表现为1995—2000年明显增长,增幅为7.14%,随后至2005年保持稳定在2 800万hm2左右,此后年份均表现持续减少,2014年较2010年和2005年分别降低7.81%和12.98%。花生和油菜籽播种面积除1995—2000年有明显增长外,此后均保持稳定趋势,分别在460万hm2和750万hm2上下;葵花籽和芝麻播种面积均在1995—2000年有明显增长,此后至2005年明显减少,2010年后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分别在94万hm2和42万hm2左右波动;胡麻籽播种面积在1995—2010年表现明显下降,相应降幅达47.80%,随后至2014年稳定在31万hm2左右。大豆播种面积表现为先增后减变化,1995—2005年增幅为18.11%,随后至2013年持续降低,降幅达29.30%。棉籽播种面积总体上表现呈下滑趋势,2011年、2005年和2000年分别较1995年减少7.08%、6.64%和25.47%,2014年较2011年降低16.20%。另据相关资料预测,2015年我国植物油料播种面积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大豆、棉籽和油菜籽等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所致。

  占总播种面积比例较多的作物主要有油菜籽、大豆、花生和棉籽,此4种作物占总播种面积91.1%~93.6%,平均占比分别为27.9%、30.2%、17.2%和17.8%;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例较少,平均占比分别为3.7%、2.0%和1.5%。由此可见,花生、油菜籽、大豆及棉籽等主要植物油料播种面积有序增加,是获得油料稳产高产的前提。此外,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的播种面积,促进产量持续稳步增长。

   1.3 主要植物油料单产水平

  表5为1995—2015年主要植物油料单位面积产量情况。由表5可知,7种主要植物油料单位面积产量总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变化。其中棉籽单产水平从1995年的1 583 kg/hm2增长至2010年的2 213 kg/hm2,增幅为39.80%,此后保持持续增长,2011年后稳定在2 600 kg/hm2以上。大豆单产水平至2011年达最高值(1 837 kg/hm2),比1995年增长10.53%,此后单产有所下滑,但基本保持在 1 800 kg/hm2上下;花生2013年单产水平达最高值3 663 kg/hm2,较1995年增长36.32%。油菜籽单产水平2005—2014年均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达1 974 kg/hm2,分别较2010年、1995年增长1121%、39.51%。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单产水平总体上呈稳步增长,2014年单产分别比1995年增长67.73%、61.67%和116.05%,2011年后单产分别稳定在2 600、1 400 kg/hm2和1 200 kg/hm2以上。这一变化结果表明,主要植物油料单位面积产量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逐步增长变化,目前已基本趋于保持稳定趋势。

   1.4 主要植物油料进口情况

  1.4.1 主要植物油料进口量

  植物油料进口总量除少数年份较上年降低外,均保持稳步增长变化,2014年高达7 752.2万t,分别为2005年、1996年的2.87、69.53倍,增幅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植物油料中大豆进口量最多,2014年达7 140.3万t,较2010年增长30.30%,是1996年进口量的64.44倍,占植物油料进口总量的92.0%以上(除2000年外);油菜籽进口量总体上呈波动增长变化,2000年其进口量达296.9万t,占进口植物油料总量22.2%,随后至2011年均明显降低,2005年仅29.6万t,占进口总量1.1%,2012年后进口量快速增长,2014年达508.1万t,占进口总量6.6%。另据相关数据预测,2015年我国植物油料进口量达8 716.4万t,较上一年度增幅12.44%,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大豆进口量增加(14.41%)所致。由此表明,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近20年植物油料进口量也随之明显增加,并有进一步增长趋势,主要以大豆为主,其次为油菜籽。  

  1.4.2 植物油进口情况

1996—2014年,我国植物油进口总量总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2012年达最高值960万t,是1996年进口量的3.61倍。进口植物油中以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居多,还有少量其他植物油。棕榈油进口量表现为1996—2012年持续增长,2012年达******值634.1万t,分别较2010年、2000年高出1132%、355.86%;棕榈油占进口植物油总量的比例除1996年(38.0%)较少和2011年(75.8%)较高外,基本保持在65.0%上下。大豆油进口量除2000年明显较少外,均稳定在110万t以上,2005年和2012年甚至高达169.4万t和182.6万t,其1996年后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平均为16.81%;菜籽油进口量呈波动不稳定增长,2010年起较以前有大幅提升,2013年超过150万t,其2010年后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均值为11.58%。另据相关资料预测,2015年我国植物油进口总量约为814.3万t,较上一年度有小幅增长,其中棕榈油增幅******,为11.01%。

  2 发展趋势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预测,到2020年,我国食用油总量将达到2 900 万t,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为20 kg,按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国内食用油及人均消费量已超过这一数据[3],表明食用油高消费量预期目标已提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二胎政策放开和人口稳步增长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种因素,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将仍然保持刚性增长趋势。根据目前我国主要植物油料生产、种植结构、单产水平及植物油料与油脂进口需求发展趋势,要满足国内食用油不断增长市场需求,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需进口较大数量的植物油料和植物油。由于国际大豆价格和国内大豆生产状况影响,大豆仍将是未来植物油料进口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棕榈油在食品行业的应用逐步增长,2010年起连续5年超过530万t,2011—2013年甚至在600万t上下波动,2000年以来一直占进口植物油总量的 64.8%以上,棕榈油在较长时期将作为我国主要进口植物油不会改变。有研究[4-7]表明,葵花籽油、胡麻籽油及芝麻油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分别达89.0%、90.0%和85.69%以上,且含有较高亚油酸(分别为65%、16.22%、44.69%)和油酸(分别为24%、2018%、39.7%),加之胡麻籽油还富含α-亚麻酸(53.1%),芝麻油含有芝麻酚和特有香味等,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这3种植物油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并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因而这3种植物油将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需求量更大。

  3 发展对策

  为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确保和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应采取相应对策大力发展植物油料及油脂生产。

  (1)加强植物油料新品种选育,提高生产水平。加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强的植物油料新品种,如加大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和高油玉米的选育等,研究建立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普及推广油料轻简栽培、花生地膜覆盖和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等,加速良种良繁,充分发挥群体生产优势,提高油料生产水平。

  (2)推进植物油料生产机械化,提高种植效益。加大科研投入,研究集成植物油料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如翻耕整地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施肥除草技术、机械化收割技术和加工贮藏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探索形成植物油料增产新模式,提升油料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度,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和提高种植效益。

  (3)完善植物油料支持政策,促进稳产高产。划立包括大豆在内的多种油料作物重点种植保护区,大力扶持油料作物生产优势区域,发挥好区域优势,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食用植物油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到国外建设植物油料生产、加工及配套原料基地;进一步完善植物油料生产补贴制度,扩大油料及食用油储备,稳定市场价格和增强农民种植积极性。

  (4)稳定主要植物油料作物生产,拓展新油源。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油料产量;在不影响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棉籽含油率,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继续稳定并适度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大幅提高花生含油率,增加油酸含量,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加大大豆产业扶持力度,加强高产优质大豆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促进大豆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玉米胚、米糠等油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挖掘葵花籽、芝麻、胡麻籽等小品种植物油料的生产潜力,促进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重视扶持油茶籽等木本油料资源生产,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单产水平和改善油茶籽油品质。



中国油脂网